|
|
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目录
|
|
|
作者: 来源: 发表时间:2012-10-26 浏览次数: 字号:大 中 小
|
|
|
|
语言研究 |
|
|
春秋习用语 |
石云孙 |
·1· |
翻译研究的“转向” |
黄焰结 |
·11· |
庞德对《落叶哀蝉曲》英译本的改写策略 |
黄河 |
·14· |
|
|
|
文学研究 |
|
|
近代文艺资本化生产方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|
韩贺金 |
·17· |
从“模仿的快乐”到“影响的焦虑” ——池莉1987年向“新写实”小说的转型 |
杨惠 |
·21· |
|
|
虹影小说《饥饿的女儿》中的苦难意识 |
张卉 |
·24· |
《帕洛马尔》与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 |
李明英 |
·26· |
|
|
|
安徽当代作家研究 |
|
|
海子“太阳”系列长诗与其诗学理念的转变 |
周海琳 |
·29· |
杨键与华兹华斯的抒情诗比较 |
雷素娟 |
·34· |
论潘军早期的小说创作 |
黄晓东,陈宗俊 |
·39· |
|
|
|
历史研究 |
|
|
明末清初松江地区“龙门”弟子考略 |
汪孔丰 |
·42· |
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|
张晓纪 |
·47· |
民国时期的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 |
金兵 |
·52· |
李则纲《史学通论》的史学方法论思想 |
周毅 |
·56· |
贝蒂·弗里丹《第二阶段》与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发展 |
曹爱萍 |
·62· |
|
|
|
陈独秀研究[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] |
|
|
论陈独秀晚年的社会主义观 |
郭德宏 |
·66· |
建党前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|
盖军 |
·71· |
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 |
徐希军 |
·75· |
|
|
|
政治·法学研究 |
|
|
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世界形象的塑造 |
张红飞,张丹丹 |
·78· |
法律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发展权 |
许悦 |
·82· |
职务侵占罪主体研究 |
肖芸 |
·86· |
|
|
|
经济研究 |
|
|
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及其化解 |
曾美芬 |
·90· |
中国城镇贫困成因述评 |
彭长生 |
·94· |
|
|
|
|
|
|
|
|
|
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研究 |
|
|
生态立县·文化活县·民生和县 ——安徽岳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路径 |
汪谦慎 |
·97· |
|
|
国有供水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成功实践 ——宿松县自来水厂的调查 |
邓联群 |
·102· |
|
|
|
|
|
哲学研究 |
|
|
从和谐的角度解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|
张妮,莫华 |
·106· |
戴震的“二气”说初探 |
刘元青 |
· 111· |
|
|
|
传媒研究 |
|
|
学术期刊的公共服务性质辨析 |
刘正花 |
·115· |
汉字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|
孙湛 |
·118· |
|
|
|
学术短论 |
|
|
人际沟通障碍及其消除 |
徐秀芳 |
·120· |
教育博客、自我认同与教师发展 |
钟兰凤 |
·122· |
中职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|
胡永健 |
· 126· 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