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年第1-6期总目录
邓小平理论研究
论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主观条件 汪松发(2·1)
江泽民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当代中国跨世纪发展 汪青松(4·1)
邓小平抗战时期的经济思想与实践 曾 剑(4·8)
邓小平经济发展环境思想论略 蒋淑晴(4·13)
论邓小平反特权思想 韩裕庆 王宝军(5·1)
江泽民对邓小平统战理论的新发展 陈承红(5·5)
政治·法律
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形成及意义 叶昌友 王丹(1·7)
政策失效与政府经济职能界定 方晓利(1·13)
我国社会保险立法初探 聂早早(1·23)
建立我国抚慰金制度三议 秦志凯(1·26)
中介—保障: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理论表述 徐 静 钱 斌(3·49)
发展市场经济与控制社会犯罪 方 群(4·36)
战时缓刑的认定与适用 黄建国(4·40)
经 济
平衡·重点·协调 李 青(1·1)
——我国三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
中国大企业发展模式选择 杨国才(1·17)
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研究 洪名勇(2·10)
企业开发与研究薄弱探因 李亦亮(2·19)
论降低行政成本 宋江顺(2·23)
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质疑 陈灿华(3·78)
企业知识管理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段友林(3·82)
论建立地方国有资本管理体制 李小渝(3·85)
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 张 琴(3·89)
降低利率不利于就业 吴和生(3·92)
赶超·均衡·备战 储成仿(4·17)
——1953—1965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论析
我国就业难题与对策 郑继东(4·24)
高校经费使用效益问题探讨 杨堂荣 陈文萍(4·28)
新闻媒体经营管理与企业识别系统 郑 晖(4·31)
站在世纪之巅看潜山 王中华(5·11)
——关于旅游特色经济兴县强县的思考
“入世”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张时玲(5·17)
现行土地产权制度:问题与变革 龚基云(5·22)
论质量成本 王友贵(5·26)
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机制构建 王 瑛(5·30)
债转股流程受阻原因与目标取向 夏 静(6·40)
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杨耀华(6·44)
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 张爱玲(6·47)
商业银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之我见 王国柱(6·50)
重新认识企业承包制 贺长元(6·53)
哲学·伦理学
奥古斯丁关于罪恶的理论 杨茂明(1·83)
“真如”解析 张实龙(1·89)
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王孝哲(2·6)
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之思考 曹润生(3·38)
悖论与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 沈跃春(6·58)
哲学与科学的互动作用 赵玉英 袁景华(6·65)
当今道德滑坡透视 黄菊枝(6·37)
文学·艺术
百年树人:鲁迅“立人”观之世纪末回顾 汪 言(1·29)
撕裂虚幻神话 仿真现实人生 雷明俐(1·32)
——论池莉“崭新的眼睛”关注下的女性
她还活着,他已死了 唐先田(1·37)
——读长篇历史小说《马嵬惊变》
新时期小说语言演变与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刘奔丽(1·41)
试论白居易的闲适精神 檀作文(1·43)
王思任序文说 俞晓红(1·47)
阮大铖映照时代风云的志时诗 胡金望(1·52)
“遂欲达情”与“古今之情” 梅向东(2·27)
——戴震与曹雪芹对生命存在及其意义之不同思考
九十年代东坡词研究述论 徐礼节(2·34)
王朔现象与传媒时代文学大众化的途径 韦 映(2·39)
礼赞生命:苏雪林散文的精神内核 疏 恒(2·44)
文艺的继承:偶然与必然 方锡球(2·47)
“会通”与“适变” 胡继华(3·1)
——《文心雕龙》的艺术历史哲学
《三国演义》的孤独者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余 丹(3·8)
隽语·雅趣·真意 王海燕(3·13)
——论苏雪林散文审美的三个层面
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社会历史观 邵 明(3·19)
没有英雄:《名利场》副题命意 陈光明(3·23)
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艺术追求 娄 莉(3·26)
严凤英在黄梅戏表演艺术上的成就 唐红炬(3·28)
贵池目连戏的文化考察 荀安华(3·34)
解构者的痛苦与迷失 张器友(4·73)
——新生代诗歌的精神意向
现代汉诗的元文学倾向 李凯霆(4·79)
新时期女性文学扫描 张宁生(4·84)
谢灵运与李白之悲剧 岳毅平(4·90)
凯特·肖邦《觉醒》中女主人公神话原型浅析 欧 荣(4·94)
王夫之“诗艺浑成”的诗学观 陶水平(5·33)
意境与意象两种至境艺术形象的审美差异 姚爱斌(5·39)
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续议 余昌谷(5·44)
“给你一个完整的感情”:《雷雨》主题试解 黄昌龙(5·51)
祥林嫂之痛苦透视 许湖平(5·56)
《九歌》二《湘》“恋爱”说评议 潘啸龙(6·91)
《汉书·艺文志》之“小说”与中国小说文体确立 汪祚民(6·97)
苍凉中的眷恋与眷恋中的苍凉 徐 陵(6·102)
——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审美风格
忠君·爱国·信教——果戈理新探 储诚意(6·106)
语 言
论俗字 石云孙(1·94)
詈骂的构成与分类 江结宝(1·101)
新西兰英语探源及特征 张 杰(1·105)
安徽宿松方言的指示代词 唐爱华(2·53)
谈英文写作中的短句与长句 王日珠(2·57)
语域对英语语篇理解的制约作用 陶卫红(2·60)
汉语意译外来词归属问题探讨 贺文照(3·104)
And结构的修辞功能 林玉霞(4·97)
体裁分析与英语语篇教学 周伟新(4·101)
大学英语课文中修辞用法举隅 徐津春(4·103)
论语义的非对应与不可译 谢亚群(5·60)
广告英语及其汉译 张 宁(5·64)
儿童语言中亲属称谓词泛化标记及其习得
顺序的理论解释 朱万喜 王祥荣(6·110)
历 史
宋代两淮地区商业论略 柴 静(1·70)
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外交策略思想 刘新华 曹令军(1·74)
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 曹 英(1·78)
理解与启蒙 张 航(2·74)
——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
中国乡村民众公益观念的近代变迁 章 博(2·79)
刘少奇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贡献 何玉叶(2·84)
朝鲜义勇军的抗日活动及其特点 郑龙发(2·89)
黄镇与安庆师范学院 刘和武(2·92)
近二十年来历史创造者问题论争评说 毛豪明 王丽娜(3·44)
司马迁对《战国策》史料的取舍原则 江文贵(3·52)
周馥与直隶河道的治理 阳光宁 汪志国(3·56)
丁文江研究述评 冯夏根(3·59)
方以智《一贯问答》刍议 蒋国保(4·47)
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化 李长华(4·53)
韩亻广乇胄与开禧北伐 李传印(4·55)
也谈内战前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性质 祝令建 李连广(4·61)
论古希腊的人本史观 张 艳(5·68)
欧洲“十七世纪总危机”在地域上的差异 王宇博(5·73)
“天人合一”观早期发生历程 侯宏堂(5·78)
刘知几班马优劣论平议 汪高鑫(5·84)
章学诚论治学 杨松水(5·89)
“克己”重释 查昌国(6·75)
秦汉时期市场的多层级性 朱德贵(6·81)
蒋介石“软禁”周恩来质疑 叶昌友(6·84)
美国政府在近代西部开发中的作用 姜德琪(6·87)
陈独秀研究
陈独秀:由党内合作到“右倾投降主义”的历史考察 苗体君(1·56)
书法由来见性真 钟 扬(1·62)
——陈独秀与中国书法艺术
陈独秀的早期体育观 吕利平(1·68)
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国民性的剖析 张洪波(2·64)
陈独秀晚年对民主的再思考 朱 皓(2·69)
陈独秀的科学思想探析 胡旭华 邱若宏(3·65)
重新认识陈独秀对孔教的批判 刘国华(3·72)
研究陈独秀哲学思想的拓荒之作 张洪波(3·77)
——简评《陈独秀哲学思想研究》
陈独秀与《每周评论》 张敬让(4·64)
陈独秀对封建婚姻的批判 董根明(4·69)
文字学的收获 石云孙(6·69)
——陈独秀《小学识字教本》读后
教育·教学
追溯思想成因 探索观念走向 刘 萍(1·113)
——对部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
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多面观 江陈宝(1·117)
从《口技》谈到记叙文写作方法的教与学 黄荣发(2·96)
《兰亭序》教学新探 施兴国(2·100)
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刘雪英(2·102)
家庭早期教育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保护 曹长德(2·109)
加强教育执法及其监督 查名祥(3·95)
如何改进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王翠萍(3·99)
谈做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 金根山(3·102)
JEFC在农村中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方瑞芬(3·107)
孔子诗教探微 王先民(4·44)
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塑造优秀人才 马 建(5·107)
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构想 郑文斌(5·109)
高校考试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对策 孙光辉(5·111)
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孙慧群(5·113)
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供求关系探析 马晓燕(6·28)
谈做好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王惠琴(6·31)
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孙晓峰(6·34)
·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·
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设计 任其平(1·109)
高师复合型人才培养初探 王开友(5·92)
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刘 蕊(5·95)
怎样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毕明生(5·98)
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石木生(5·100)
口语能力开发与思维的发展 傅 民(5·102)
略谈语文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 朱周义(5·105)
高师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丁伯华(6·1)
对高师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孙维城(6·6)
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安刚强(6·11)
中国近代史教学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徐伟民 韦长发(6·15)
师范院校应尽快恢复教师职业道德课 毛豪明 叶志英(6·18)
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王海燕(6·22)
合格评估与质量监控 张国定(6·25)
中学教师论坛
主体性教育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施行 杨 洁(4·112)
语文课口语训练之方法 唐先友(4·114)
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之途径 吴淑良(4·115)
焦仲卿:悲剧人物的悲剧性格 陈少平 陈桂凤(4·117)
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江梅玲(4·118)
图书及其他
我院1999年科研成果显著 (1·73)
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本刊《当代中国两次改革的
主要特点及历史经验》 (1·16)
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 黎 莉(2·106)
摘万种报刊 汇百家英华 周爱武(3·110)
——《新华文摘》1994-1999年载文统计分析
公文格式常见不规范表现及其改正措施 陈 秀(4·106)
社区图书馆建设小议 金丽华(4·109)
清末中文百科全书之兴起 雷 雨(4·111)
旋律·品位·个性 陆广品(5·115)
——提高文科学报质量的思考
系级资料室工作重点小议 梁晓敏(5·119)
信息时代符号幻想性断想 张良林(6·114)
天缘助良知 精品示轨辙 汪长林(6·117)
——读《李德裕文集校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