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刊特稿
中国文艺思想在近代的转型 王达敏(1)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
共同富裕的福建实践及其启示 刘佳佳(10)
桐城派研究(主持人:汪孔丰教授)
近代日记与桐城派研究的新境 汪孔丰(16)
姚永概的阅读实践与思想变迁 范祥银(17)
论薛福成《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》 李朝阳(24)
黄梅戏研究(主持人:江爱华博士)
地方·剧种·艺人 江爱华(30)
论青阳腔对黄梅戏的影响 纪永贵(31)
当代徽剧发展机制平议
——由《惊魂记》生发的思考 周 涛(39)
黄梅情缘,见证历史
——黄梅戏表演艺术家、教育家丁俊美从艺70周年访谈
江爱华,王艳霞,程诗怡,丁俊美(46)
文学研究
主旋律影视的创新生产与传播策略
——以现象级热播剧《觉醒年代》为中心 王书川,周书颖(52)
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的批判性思维 燕世超(58)
清代作家孔传鋕与顾彩的文学交流刍论 田晓婧,杨绪容(64)
试论谭献词学与书学的关系 刘红红(72)
从《签名收藏家》看西方移民文化融合与身份认同困境 张文静,王任傅(78)
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
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、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
孙留萍,冉 欣,白金凤(84)
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视野 邹 斌,王俊杰(89)
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趋向及其矫治
—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涵育优化的新向度 操龙德,刘 旭,朱雨欣(94)
经济管理研究
农业碳排放效率测度及空间溢出效应 钱 力,金雨婷(100)
“隧道”还是“跟上琼斯”: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相对贫困的关系
马兆良,杨天一(109)
语言研究
从超量评注到超量断言:“(X)岂止是Y,简直就是Y”的建构方式与演化机制
陈红燕,宁柏慧(1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