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文为诗 以文论诗
--桐城诗派的诗学观 方任安 1997(1),23
张恨水的“四不像”与其通俗文艺范式 梅向东 2001(3),41
在传统与现代的天平上
--试论《啼笑因缘》的叙事特色 许德 2001(3),46
姚鼐追求自我的思想嬗变过程及其时代特色 周中明 2003(5),36
试论戴名世的“文章之道” 程曦 周专政 2003(5),42
胡适论桐城派 朱 洪 2003(6),17
姚鼐的宋学情结与文章风度 吴 微 2003(6),17
方宗诚与曾国藩交游述考 汪长林 方盛良 2005(2),51
归有光与桐城派的渊源关系 鲍 红 2005(2),56
吴汝纶国民教育思想论略 秦 熠 2005(2),61
马其昶墓志、寿序文浅评 孙维城 2005(5),68
《古文辞类纂》评选辞赋发微 汪祚民 2005(5),72
张裕钊与方宗诚交游述考 汪长林 2006(1),28
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综述 江小角 2006(1),33
方学渐布衣振风教 吴道良 2006(5),65
吴汝纶未允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考 徐伟民 2006(5),68
《古文辞类纂》重视辞赋选录的理论指归 汪祚民 2006(6),71
关于吴汝纶生平的几点考证 黄 伟 2006(6),76
马其昶文集版本琐议 孙维城 2006(6),79
《古文辞类纂》圈点系统初探 汪祚民 2007(5),80
张裕钊诗文集版本述录 汪长林 2007(5),86
桐城派研究的新篇章 徐成志 2007(5),91
吴应萁与桐城派关系考论 章建文 2007(6),75
姚鼐辞四库馆探因 潘务正 2007(6),79
方以智与王夫之辩证思想之比较 刘贻群 2008(4),87
戴名世八股文写作的心路历程 胡兆红 2008(4),91
方以智与陈子龙交游考述 汪孔丰 2009(1),44
钱澄之的诗歌创作主张 张 铭 2009(1),50
《古文辞类纂》李刻本校勘原委与学术价值 汪祚民 2009(5),1
王拯诗文集版本述略 汪长林 2009(5),8
明末桐城方以智与阮大铖两大家族交往考述 宋豪飞 2009(8),73
方苞《古文约选》的编选、评点及其影响 孟 伟 2009(8),79
曾国藩与桐城文人 杨怀志 2010(2),73
第四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综述 江小角 2010(2),78
姚鼐诗学思想探微 杨柏岭,王少仁,黄振新 2010(7),1
马其昶《庄子故》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陶家韵 2010(7),6
方以智“逃禅”探析 汪 青 2011(7),68
谫论秦瀛与桐城派、阳湖派的关系 汪孔丰 2011(7),79
方维仪对方以智的教育述论 宋豪飞 2012(1),21
桐城派作家贺涛散文浅议 孙维城 2012(1),24
近代桐城派诗学的新变:论姚永概的诗学观 汪孔丰 2012(2),31
姚莹“经济”说新探 汪孔丰 2012(6),89
姚永概史学思想探讨 杨 婧 2012(6),94